闵子骞,名损,字子骞,是春秋末期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与颜回等并列“德行”科的孔门高徒。他出生于春秋时期的鲁国,具体时间为公元前536年,逝世于公元前487年。闵子骞以孝行著称,被后世尊为“大孝子”,其孝行故事广为流传,并被编入《廿四孝图》,成为民间传颂的典范。
闵子骞的家庭背景相对贫寒,他幼年时母亲便去世,父亲后来娶了继母。据史料记载,继母偏爱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而对闵子骞较为冷淡,甚至虐待。在一次冬天,继母为自己的孩子用棉花做棉袄,而给闵子骞的袄子里填的是芦花,外表看似厚实却并不保暖。一次外出时,因为衣着单薄,闵子骞在严寒中冻得无法驭车,导致马车滑入路旁的水沟。父亲误以为闵子骞偷懒,鞭打之下才发现衣服中的秘密,了解到闵子骞所受的虐待。
面对父亲的愤怒和想要休弃继母的决定,闵子骞展现出了极高的孝道精神和宽容心态。他跪地哀求父亲宽恕继母,说出了“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的话,意在表明如果继母离去,不仅自己会孤单,两个弟弟也会失去母亲的照顾。闵子骞的这番话感动了父亲,使得家庭得以保全,继母也由此改过自新,开始平等对待三个孩子。
闵子骞的孝行不仅在家庭中体现,他对孔子的教导也极为尊重。孔子曾高度评价闵子骞,称他为“孝哉,闵子骞”,并赞扬他“人不闻于其父母昆季之言”,意即闵子骞的孝行得到了家人的一致好评,无人说他坏话。闵子骞的孝道精神和品德修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孝行,闵子骞在孔门中也以德行著称。他与颜回并称,被视为孔门中德行的代表人物。闵子骞淡泊名利,拒绝了季氏请他出任费宰的邀请,表现出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孔子“仁”“德”理想的忠诚。
闵子骞的墓地在多个地方有所纪念,如济南的百花公园附近有闵子骞墓,宿州市曹村镇有闵子骞祠,山东费县闵家寨有闵子祠等,这些地方都成为了人们纪念和学习闵子骞孝道精神的场所。
综上所述,闵子骞以其卓越的德行和孝道,成为孔子弟子中的杰出代表,他的生平和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家庭和谐。